二、主要收获
(一)学习、了解德国培训项目执行的特点与经验:
1、 项目目标明确,政府引导支持
德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资助这个项目,委托德国经济和技术部主管。这个项目初始名称是“经理人培训项目”,后改称为“对外经济促进项目”,至今已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9个前独联体国家和印度、越南、蒙古、中国等4个亚洲国家实施,参加培训的各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约6200人。项目的宗旨“在于让来自改革中国家的年轻经理们了解西方的管理技术,以便轻松地进入国际市场”。中德培训项目是德国政府对外经济促进项目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培训体系层次清晰,分工协作
德国经济和技术部主管培训计划,具体协调组织工作则由具有多年经验专业培训服务机构InWEnt负责,培训工作由挑选出来的非官方培训机构实施,逐步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为龙头,专业培训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商会、协会为桥梁,非官方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全方位构架。德国工业联合会、亚太经济委员会、中型企业联合会等对培训项目都给予了积极支持。
3、 课程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模式科学有效
培训计划专门针对提高企业经理人管理水平进行了精心设计,课程集中协调,分散实施。通过对话式教学,方法训练和实地考察德国企业,学习企业管理理论以及具体实践经验。其中,企业业务开拓是培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 限定学员行业,选拔标准严格统一
例如:中德培训项目首先确定选拔标准、范围。除要求英语水平外,还有行业要求,对于机械、电子、家电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均可以参加,将农业、金融等行业排除在外。再次,执行英语能力测试,预选学员先须通过远程英文口语测试,才能来京参加中德培训专家面试,面试后中德双方专家根据面试情况开会协商,逐个进行筛选。第三,要求候选人必须是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
(二)中德培训项目学员取得的成果
在中德双方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中德培训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许多成长潜力大、行业带动强、优势互补的中小企业赴德参加了培训,并借此促成双方企业间开展投资建厂、业务代理和购买设备等务实合作,使双方中小企业均从中获益。据统计,每批学员在德期间平均能与80家德国企业建立联系,考察40家德国企业,参观5个专业展览,签订10份合作意向书。学员主要有以下收获:
1、学到了知识,改进了管理。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各地中小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都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其中大部分还是企业的创建者和所有者。学员们访问了很多有成功经验的德国企业,了解德国企业文化,现场参观先进科技和机械设备,并与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深入交流有关的主题,例如企业发展、国际合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零距离地获得对德国企业的实践认识,从而有助于强化学员之前学到的各种企业管理知识,并在与德国同行的经验交流中获益。首批学员李保杰(北京纽斯特秘书财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回国后,在中心和GIZ的支持与指导下,建立了“中德中小企业交流网”,展示项目成果,发布德国商业信息,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中德企业交流,网站已实现与德国企业数据库的链接,拥有37位德国各类咨询专家,目前已为30名学员赴德商务拜访提供数据报告,为已回国的学员提供商务数据服务9份,提供德方市场咨询意见报告3份。第三批学员徐瑛(上海海尼药业公司总经理)运用在德学到的知识加强企业管理,当年实现利润增长45%。
2、发现了商机,找到了伙伴。
在德期间,学员们和具有合作潜力的德国企业直接进行商谈,介绍自己的企业与产品。这些德国企业包括来自不同的产业领域,他们也希望与中国建立或扩大经济贸易交流,通过与学员交流,为将来寻找中国商业合作伙伴、开拓中国市场打下良好基础。首批学员周从章(北京爱思泰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德期间签订了净化水技术合作协议,其产品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在解决当地灾民饮水困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三批学员黄振宏(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邀请了一位德国退休专家到公司进行无偿指导,在大连新港“7?16”火灾爆炸海洋溢油事故后承担了部分石油收集和海水净化等工作。
学员之间的横向合作也取得了良好成果,首批学员林伟勤管理的江门电镀城,利用同批学员周从章公司拥有的“离子交换纤维电镀废水处理”新技术,建成全国首家电镀废水处理示范平台,并通过环境保护部鉴定。
3、开拓了业务,提升了竞争力。
学员们在预培训时就对德国的相关产业领域和潜在合作对象提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了解,并对双边经贸合作的各种现实条件进行市场评估。学员们在德期间,有重点地培训了如何与德国企业建立商业联系,包括德国经济环境、市场研究、市场进入、贸易规则、销售及支付、知识产权、商务礼节、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与原则,在商务背景下的运用、如何进行商业谈判、签订合约、商业支持网址介绍等。第二批学员焦青太(江苏太阳雨新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培训后引进了德国原装太阳能检测线,确保了太阳雨产品的领先优势。德国朗盛公司向第五批学员恽海顺(江苏华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采购了价值1700万元人民币的产品,同时,华达公司还拿到了500万元人民币的委托加工订单。
(三)建立了学友会组织——中德汇
2011年4月16日,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中德汇”揭牌仪式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卫东主持了中德政府合作培训项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学友会—“中德汇”揭牌仪式。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郑斯林、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德国驻华使馆卢恒科参赞共同为“中德汇”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郑昕司长启动“中德汇”网站(
“中德汇”网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人事教育司和国际合作司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首批学员共同搭建,将作为中德中小企业间的官方网站,承担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
中德政府培训合作项目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人事教育司、国际合作司及“中德汇”学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显现出旺盛的活力,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商业伙伴。中德培训项目正是中德双方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相互支持的一项有力措施,使双边经济往来与合作得到巩固和加强。中德双方通过继续做好第二期中德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双方职业培训机构、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项目负责人:信息咨询处 张晓辉 樊颖晖
联系电话:010-82292037 82292038
传真:010-82292059
电子邮件:training@sme.gov.cn
“中德汇”网址:www.cndep.com

2007年10月签署第一期备忘录(2008-2010年派遣100人赴德培训)
.jpg)
2009年12月7日签署了第二期备忘录(2011-2013年派遣200人赴德培训)
.jpg)
中德双方成立的培训项目指导委员会对于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jpg)
.jpg)
.jpg)
国际市场开拓专题培训
.jpg)
德国经济技术部部长莱纳·布吕德勒一行一起听取学员和执行机构的汇报
.jpg)
学员周从章所在公司与德国公司签约
.jpg)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郑斯林(左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左一)、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右吧 )、德国驻华使馆卢恒科参赞共同为“中德汇”揭牌。
.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郑昕司长
启动“中德汇”网站(www.cndep.com)
.jpg)
德国驻华使馆卢恒科商务参赞致贺词